02
文物保護領域
首先,3D掃描及數據優化處理后獲取的三維數字模型,因全方位、各個角度的記錄文物細節特征,可以提供給不同用戶開展繼續研究、數字展示、教育宣傳等工作,避免了借展藏品返還后很難再接觸到、頻繁出入藏品庫房手續繁瑣以及可能對藏品帶來損害等弊端,減少實體文物的使用次數,達到文物保護的目的。
其次,3D掃描技術在非接觸條件下獲取文物三維點云數據并創建、制作修復模型,在計算機中模擬修復文物,為文物修復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,避免在文物修復過程中出現不可預見的錯誤而導致文物本體損壞,因此在文物修復保護領域具有強大優勢及應用前景,更是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應用的重要性體現。
再次,傳統文物復制一般是采用翻模、塑形、雕刻等方法制作完成,直接在原文物基礎上進行翻模,會將翻模的材料殘留在文物表面,對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。塑形及雕刻需要精湛的師傅,材料、人工的成本高,花費的時間較長,往往一件文物的復制就要花費近一個月時間。3D打印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,能夠在不直接接觸文物的條件下,配合3D掃描技術獲取文物的精準三維信息,并通過使用數字軟件和特定材料,將文物造型和紋飾直接打印出來,實現文物的復制輸出,大大簡化了文物復制的工藝流程。
03
文創產品開發
3D打印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,以三維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,采用分層加工、疊加成型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構造物體的技術。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與原文物等同或成比例縮小、放大的輸出,這是在原文物上進行翻模復制所不能實現的,并且設計師可以對三維數字文件進行二次開發設計,這將會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帶來革命性的變革。鑒于3D打印材質的局限性以及成本因素,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一般采用3D打印技術將文物三維數字數字模型打印輸出,然后在輸出的3D模型上進行翻模復制,就可以得到相應材質的文創產品。
3D打印文創產品——車吊掛件